建立贫困生奖学金、新增扶贫联系点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……在西部战区陆军近日召开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上,10余项务实举措被列入脱贫攻坚年度计划。 西部战区陆军驻地所在的大凉山区、秦巴山区、六盘山区等,都是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区,周边国家级贫困县有200多个。近年来,他们与地方政府携手合作,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,在产业帮扶、助学兴教、生态扶贫等方面综合施策,以非常之力持续打响了脱贫攻坚战。 请关注今日出版的《解放军报》的详细报道——
以非常之力攻克非常之困
——西部战区陆军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纪事
■李贤晔 魏宁邦 本报特约记者 孙利波
建立贫困生奖学金、新增扶贫联系点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……在西部战区陆军近日召开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上,10余项务实举措被列入脱贫攻坚年度计划。
西部战区陆军驻地所在的大凉山区、秦巴山区、六盘山区等,都是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区,周边国家级贫困县有200多个。近年来,他们与地方政府携手合作,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,在产业帮扶、助学兴教、生态扶贫等方面综合施策,以非常之力持续打响了脱贫攻坚战。
扶产业:迈过脱贫致富的坎
5月11日,趁着日头还不高,甘肃省会宁县翟家所镇杜湾村村民刘渤早早地下了田。入夏以来,气温逐渐上升,他每天都会去看看自家种植的黑地膜马铃薯。
刘渤说,使用黑地膜覆盖种植马铃薯,产量可以提高不少。能用上这项技术,真得感谢子弟兵。
“子弟兵不但为我们解决资金问题,还在技术和产业发展上给了很多具体指导。”杜湾村党支部书记郭军辉介绍,村里去年种植黑地膜马铃薯1000亩,实现了显著增收。
“村里经济基础薄弱、骨干人才紧缺,项目一度推动乏力。”说起村里的变化,重庆市万州区吟水村党支部书记邓益鹰感慨地说,“要不是解放军,我们真的难以迈过这道‘坎’。”
驻渝某预备役团与吟水村结成帮扶对子,在改善村里农业基础条件的同时,还选派预任军官到村里帮助拓展产业。姜友昌是该团预任排长,同时也是吟水村致富带头人。他在团里支持下种植1000多亩的特色经济作物,带动村里30多户乡亲脱贫致富。
近年来,西部战区陆军在产业扶贫上协调筹措专项资金,引进120多个产业项目,帮助1600多户群众实现脱贫。
帮教育:拔除观念落后的“穷根子”
电子白板、短焦投影……走进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城关镇峰台小学的计算机“云教室”,各种现代化教育设备一应俱全。然而两年前,这个山村小学连计算机教学的基础条件都不具备。
2016年,西部战区陆军启动“长征路上助学圆梦工程”,在红军长征沿途确立一批重点帮扶的中小学校,峰台小学便是其中之一。
“西部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,固然有自然环境等客观因素,但一些困难群众思想观念落后,文化水平薄弱是问题的根子所在。”为此,战区陆军把育才兴教作为拔“穷根子”的长远之策来推进。
“感谢解放军叔叔,我会以更好的成绩回馈大家。”从某旅领导手中接过助学金,藏族学生卓玛激动地表达谢意。
作为卓玛的辅导员,上等兵伍志杰和其他5名士兵一起担任校外辅导员。最近,他又自费购买学习资料,准备利用假期帮卓玛补习。
在西北民族大学,战区陆军机关处以上干部与贫困学生建立帮扶关系,“一对一”资助贫困学生。近年来,他们累计资助1700多名贫困学生,其中320多名学生考上大学。
治生态:筑起脱贫致富的绿色屏障
“天上无飞雀,地上不长草,百里无人烟,风吹沙子跑”,这曾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闽宁镇的真实环境写照。如今,这个小镇已从最初地贫人稀、满目黄沙的贫困移民村发展成生态移民示范镇,创造出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的“闽宁模式”。
闽宁镇沧桑巨变的背后,离不开战区陆军某基地官兵的努力。
从第一批移民搬到开始,改善移民村生态环境就成为该基地官兵心头挂念的事。他们种防风林、筑防洪坝、修蓄水池,在闽宁镇周边筑起5000多亩的防风林。
这个基地与闽宁镇的绿色故事,是战区陆军部队参与驻地生态建设的生动缩影。大凉山区,某基地官兵累计完成30万亩“三荒”造林任务;昆仑山下,刚刚移防的某旅官兵积极参加城市绿化工程;三江源头,某骑兵营“马背上的环保队”常年呵护着“中华水塔”……
多年来,子弟兵培育的一片片“国防林”“双拥林”,为守护西部生态筑起绿色屏障,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增添了亮丽底色。